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能源 > 储能

广西新型储能发展呈现三大趋势

来源:新华财经 作者: 时间:2023-10-10 11:45:51
导读:   近日,广西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完成首单独立储能电站调峰交易,实现储能辅助服务市场化运营,开辟储能商业盈利新模式,进一步体现储能作为电网调节性资源的战略价值,

  近日,广西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完成首单独立储能电站调峰交易,实现储能辅助服务市场化运营,开辟储能商业盈利新模式,进一步体现储能作为电网调节性资源的战略价值,有利于广西储能的可持续发展,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用电大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广西新能源装机容量2028万千瓦,占全区装机的近30%,超过水电装机,成为广西第二大电源类型。新型储能作为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拓宽新能源消纳空间的重要技术手段,正由起步阶段步入发展快车道,广西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呈现三大趋势。

  储能装机将迎规模化发展

  储能电站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装备,对提高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利用率、促进新能源消纳比例、保障电力安全供应等具有重要作用。

  2022年12月16日平陆储能站在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并网运行后,实现了广西独立储能产业“零”的突破。广西壮族自治发展改革委能源局数据,截至今年8月,广西储能装机总容量达35.8万千瓦,是去年储能装机容量的7.2倍,比2021年底增长400%以上,储能产业呈现较快发展态势。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广西新型储能发展规划(2023—2030年)》明确,到2025年,广西计划实现新型储能由示范应用进入商业化应用初期并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全区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力争达到300万千瓦,其中集中式新型储能并网装机规模不低于200万千瓦。

  “充放”自如储能应用场景多元

  近年来,广西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脚步加快,新能源开发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随机性和间歇性,带给电网不小的调节压力。储能能够削峰填谷、快速响应、实现电网友好,是打造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手段。

  由于具备削峰填谷、调频调相和“充放”自如等功能特征,储能项目作为电网安全运行的“稳定器”“调节器”,在多种应用场景下投入使用。在广西,除了独立储能站外,广西多家新能源场站也配备了储能设备。

  2023年7月,位于广西钦州市110千伏朴竹风电站刚新建投运了30兆瓦储能系统。灵山景新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副经理李进涛介绍,有了储能系统后,实现可调节、可调度的新能源输出。特别是在电网负荷低时,储能系统可储存暂时无法消纳的风电电量,对新能源全额消纳提供了技术支撑。

  广西贵港樟木光伏电站是贵港电网首个配备储能系统的新能源发电场站,该项目总容量为144兆瓦/288兆瓦时,项目一期于今年5月投产并网,容量为50兆瓦/100兆瓦时。该储能系统采用磷酸铁锂电化学储能,主要是作为新能源发电项目配套建设的储能系统。

  樟木光伏电站项目经理张建宇介绍,樟木光伏电站目前平均日发电量为45万千瓦时,储能根据调度安排可实现每日两充两放,每天最高可提供20万千瓦时错峰电量。

  为做好该储能项目并网工作,南方电网广西贵港供电局主动对接项目建设,确保早并网、早投产。南方电网广西贵港供电局规划发展部副经理岳怡寰表示,储能系统利用其发电功率调节灵活、调节速度快的特性,能够有效平抑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出力的波动特性,实现了新能源场站出力可控,缓解电网调峰压力,助力新能源消纳。

  数据显示,2023年1-8月,广西新能源新增装机容量313.8万千瓦,同比增长35.1%。

  创新商业模式推动可持续发展

  作为新技术、新业态,新型储能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配置储能成本疏导不畅、盈利困难等难题。目前,广西新型储能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试点应用、政策体系构建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探索。

  由南方电网广西电网能源科技公司投资建设的平陆储能站为例,平陆储能站是南方区域首个大容量独立共享储能电站,探索共享储能“容量租赁+市场收益”的示范商业模式。

  针对北部湾海上风电基地建设,防城港供电局大力建设海上风电示范项目配套220千伏送出工程,并在年内开工建设500千伏沿海西部通道加强工程,对于主电网的稳定、储能站使用更加科学、健康、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改委先后出台《加快推动广西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建设的若干举措(试行)》《广西新型储能发展规划(2023—2030年)》等,明确了独立共享储能的价格政策,并鼓励通过“容量租赁费+电力辅助服务收益”模式疏导新型储能成本,积极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创新共享储能商业模式。

  随着新型储能配套政策持续完善,平陆储能站共建共享商业模式进一步落地。今年8月,平陆储能站完成首单区域调频市场模拟交易,进一步增强盈利能力,推动共享储能市场化运营发展。

责任编辑:石伟

能源在线  京ICP备202301121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