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电气在中国
作为全球能源管理和自动化领域数字化转型的专家,施耐德电气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客户提供能源管理和自动化领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以实现高效和可持续。施耐德电气的宗旨,是赋能所有人对能源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推动人类进步与可持续的共同发展,我们称之为 Life Is On。
施耐德电气推动数字化转型,服务于家居、楼宇、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和工业市场。我们通过集成世界领先的工艺和能源管理技术,从终端到云的互联互通产品、控制、软件和服务,贯穿业务全生命周期,实现整合的企业级管理。我们的使命是成为您实现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伙伴。
中国经济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和贡献者
施耐德电气从渤海之滨一家不足百人的小型合资工厂起步,到今天,中国已发展成为施耐德电气全球第二大市场。施耐德电气有幸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参与者,并受益于中国的巨变。作为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引领者,施耐德电气以领先的技术专长,助力中国产业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实现绿色可持续,共同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1987:第一家合资工厂梅兰日兰在天津成立,施耐德电气正式进入中国,并将断路器技术引入中国,取代传统保险丝,大幅提高用电安全性
1991:旗下品牌奇胜将开关面板带入中国取代了传统灯绳开关,开时代之先
1994:为长江三峡大坝项目提供控制与电力技术,为三峡集团多座世界级巨型水电站保驾护航
1999:施耐德电气中国研发中心于上海成立,开启本土研发能力飞跃之旅
2002:为南水北调工程提供设备和解决方案
2008:为北京奥运会43个场馆和辅助设施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及供保电服务
2010:为上海世博会提供电力保障,包括技术支持和供保电服务
2016:为杭州G20峰会提供电力保障
2019: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活动提供电力保障;为北京大兴新机场提供保障
2020:施耐德电气全球两大设计中心——全球低压成套设备设计中心、全球绿色节能设计中心正式落户中国
2021:施耐德电气数字产业示范园与施耐德电气(中国)软件研发中心成立
植根中国35年来,中国已成为施耐德电气全球第二大市场,业务足迹遍布300多个城市。在中国,施耐德电气拥有:
17000多名员工
1个位于北京的中国区总部,11个分公司,37个办事处
1个客户关爱中心
1100多家分销商
23家工厂
7个物流中心
4个研发中心
1800多名研发工程师
300多位技术服务工程师
1所施耐德电气研修院
1600多家本地供应商
推动能源管理和自动化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实现碳中和目标
如今,全球气候仍然在朝着气温上升3.5℃的方向发展,而非《巴黎协定》提出的1.5℃目标。面对气候变化挑战,数字化和清洁电气化结合是实现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法。施耐德电气以能源变革和数字化这两项颠覆式创新技术,推动构建一个更高效、更可持续的世界。在中国,施耐德电气致力于为中国用户驱动能源和数字化转型,共同迈向2060碳中和目标。
2017年,施耐德电气推出基于物联网的新一代EcoStruxure™开放架构与平台,融合IT与OT技术,面向楼宇、家居、数据中心、工业和基础设施五大终端市场,提供配电、信息技术、楼宇、机器、工厂、电网六大专业领域的端到端解决方案,为用户与合作伙伴的数字化转型赋能。
新一代EcoStruxure™发布至今,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完整三层架构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开放数字化生态圈。EcoStruxure™数字化架构和平台已经部署在全球超过50万站点,拥有65万家服务提供商和合作伙伴,为3000个应用程序和200多万台设备资产实现了互联互通。2021年,施耐德电气总营收中50%以上来自数字化业务。
最具本土化优势的全球企业 助力中国“双循环”发展
作为最具本土优势的全球企业,施耐德电气秉持多元本土化战略,不断强化包括本土化人才、本土化创新、本土化供应链和本土化朋友圈在内的四大本土能力,以高度的信心和决心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助力中国“双循环”发展。
施耐德电气充分赋能本地团队和培养本土人才。2011年,施耐德电气集团主席兼CEO赵国华就已经将三分之一董事会成员的办公地点设在中国香港。施耐德电气中国区的最高决策团队全部由本土人才组成(中国人),中国也是施耐德电气拥有员工数量最多的国家。
研发是施耐德电气本土化战略的重要一环。秉承着“在中国,为中国;在中国,惠世界”的理念,施耐德电气坚持和深化“中国原创”。中国研发中心自1999年成立以来,经历了国产化、产品改进、新产品设计,到中国原创、走向全球的历程。今天,中国已经与法国、美国、印度同为施耐德电气全球四大主要研发基地之一,具备世界级的研发能力,拥有1800余名研发工程师,超过1800项专利。中国研发中心已经进入向全球进行人才输出、产品输出和技术输出的全新发展阶段。
本土化供应链确保了施耐德电气植根中国、服务用户的能力,我们在中国的近30家工厂和物流中心可以无缝衔接全球资源。同时,中国供应链的本地采购率达到90%以上,高度呈现区域性“短链”特征。
施耐德电气持续构建和扩展本土“朋友圈”,并积极赋能合作伙伴向数字化转型。目前,施耐德电气多层次多格局的本地“朋友圈”已经包含了多方合作伙伴,包括从客户、供应商、分销商、云战略联盟、技术与架构伙伴,到高校、创业公司、外国商会、行业协会、标准化协会等机构,共同推动中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既是可持续发展的践行者,也是可持续发展的赋能者
施耐德电气一直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战略核心,并贯穿于业务经营的方方面面。2005年起,施耐德电气就推出量化评估体系,以衡量自身在践行可持续发展承诺方面的表现,并每季度对外公布。2021年1月,施耐德电气发布了全新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指数(SSI)计划”,专注于气候、资源、信任、平等、代际等5大影响领域的11项指标,同时提出3项本地目标,推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迈入新阶段。
在施耐德电气,我们认为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紧密相关:数字化技术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又推动企业进一步数字化。施耐德电气是数字化转型的专家,又长期践行和引领可持续发展,两者结合能够充分赋能产业向数字化和可持续同步转型。
针对以“碳中和”为主要议题的气候变化挑战,施耐德电气做出了一系列承诺,将减排范围从自身向整个价值链拓展,减排效果从碳中和向净零排放递进,从而加速可持续发展进程:
到2025年,在公司运营层面实现碳中和
到2030年,在公司运营层面实现净零碳排放
到2040年,整个端到端碳足迹(包括范围一、范围二和范围三)实现碳中和
到2050年,公司供应链运营层面实现净零碳排放
施耐德电气把可持续发展目标融入主业,并借力技术,联手合作伙伴共同推进碳中和,既是可持续的践行者,也是赋能者。在中国,施耐德电气23家工厂中的15家已经成为工信部认证的“绿色工厂”,源源不断为中国和全球市场提供绿色创新产品。到2025年,施耐德电气计划帮助全球客户节约和避免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8亿吨。
基于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持续优秀表现,施耐德电气再次登上企业爵士(Corporate Knights)评选出的2022年度“全球可持续发展百强企业”榜单,同时也成为了业界唯一一家连续11年跻身碳排放披露项目(CDP)“A级名录”的公司。
多年来,施耐德电气还坚持推行多项企业社会责任举措,带动员工、生态合作伙伴以及大众参与可持续发展行动。例如,2010年启动的员工志愿服务计划形成了由员工、高校学生和合作伙伴组成的近千人的志愿者队伍,累计服务超过30万人。2015年发起的“碧播职业教育计划”旨在帮助有需要的青年人成为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及能源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人才。迄今为止,我们已经通过碧播计划与77所职业院校建立深度合作,获益学生超过6万名。
施耐德电气认为,技术创新可以推动人类进步和可持续的共同发展。我们以完整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赋能客户和合作伙伴向可持续发展转型,共赢数字化时代,为实现高效和可持续探索更多新机遇。
施耐德电气产品
目前,全球安装的超过 3000 万套中压开关柜使用的是六氟化硫 (SF6)。作为开关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平均每个间隔负荷开关或断路器单元含有 1 公斤六氟化硫。万一发生泄露,导致这 1 公斤六氟化硫被释放到大气中,对环境的影响相当于驾驶一辆汽车行驶约 20 万公里(一辆汽车每公里排放约 120 克二氧化碳)。将这个数字乘以开关柜的总数——3000 万台,其温室效应的威力更加难以想象。
这一背景下,如何破解电力行业的六氟化硫温室困境,探索绿色环保的六氟化硫替代气体,进而保护和修复我们的地球?
以干燥空气替代六氟化硫更加可持续
经过数十年的潜心研究,施耐德电气提出:干燥空气是SF6的最佳替代气体之一,而使用干燥空气的全新无六氟化硫开关柜能够确保电网公司在不影响正常运营与使用的前提下,加快低碳化进行并提高运营的可持续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干燥空气全球变暖潜能值为零。与中压开关柜可以使用的其他气体相比,干燥空气的 GWP 值为零。对温室效应零贡献,再加上显而易见的环境安全性,无疑是干燥空气成为六氟化硫最佳替代气体的最重要原因。
干燥空气无需回收处理。使用SF6或其他人造气体的开关柜在使用寿命结束时,运营商需要考虑这种气体是否能被回收、在处理和再利用,是否可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使用干燥空气则可以彻底消除使用六氟化硫的顾虑,大幅降低开关柜对环境的影响,并且无需经过报废回收处理,从而节省了相关成本。
监管“可持续”。我国自 2012 年起就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对六氟化硫气体的使用和回收进行管制。根据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标准,六氟化硫设备的检修与退役过程产生的六氟化硫排放已被纳入我国电网企业的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范围。考虑到未来愈发严格的监管政策,采用不受未来新规约束的环保型替代产品以保障运营连续性是明智之举。施耐德电气全新无六氟化硫中压开关柜既可以提供可靠的绝缘开断性能,也不受环境法规或碳税影响。
干燥空气为安全保驾护航
事实上,除了环保,健康和安全也是施耐德电气在选择SF6的替代气体时首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开关设备要用在公共场所,不管在制造、运输,还是将来的运行环节,装在设备中的六氟化硫都有泄漏的风险,对进行设备维护的人员而言,可能存在健康和安全风险。
干燥空气则无此隐患。作为一种负责任且安全的替代气体,干燥空气可以保护公众免于遭受潜在的健康和安全风险。它完全无毒,因此即使发生泄漏,对人和环境也安全无害,不会给负责安装和报废回收的工作人员带来健康风险,也无需制定严格的设备处理条例来保护人员安全。
并联真空开断技术促进无六氟化硫技术高效替代
施耐德电气认为:高效和可持续是不可分割的,因为脱离经济效益谈可持续发展,本身也是不可持续的。为此,施耐德电气也一直在努力寻求无六氟化硫技术的突破,推出了应用无六氟化硫技术的新一代绿色智能中压开关设备:中压开关柜GM AirSeT、中压环网柜环网柜SM AirSeT及RM AirSeT。
目前,市场上所提供的环保气体负荷开关柜的设计大多跟断路器的架构一致,采用真空开断加隔离开关的方式,不仅造价昂贵,操作上不符合用户使用习惯,也同样因为技术架构的限制,更使得组合电器的方案无法实现,这也是我们在市场上很少看到环保气体组合电器的重要因素。
而施耐德电气研发的三工位负荷开关采用的并联真空开断(SVI)技术,不仅能为客户提供经济可靠的变压器保护方案,还保留了传统六氟化硫设备备受看重的体积小巧的特点。更给力的是,其操作方式保持不变,使得技术人员无需接受任何培训,可以在保留原有三工位操作习惯的基础上无缝适应新设备,大大降低了设备切换的培训成本和时间。
目前,施耐德电气的全新无六氟化硫(SF6-free)中压开关设备已在世界多国落地和试点,包括新喀里多尼亚的配电公司EEC Engie,瑞典的E.ON 公司,法国的GreenAlp公司等。同时,该产品系列凭借着在智能、绿色等方面的突出特点,还荣获了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工业能源效率奖”、iF 年度设计大奖、ICEF 2020 年度十大创新、enerTIC智能电网等多个国际重磅奖项的提名和表彰。目前,该产品在中国的第一批试点项目也已经成功交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未来,施耐德电气将继续发挥在创新和数字化方面的优势,以更多绿色低碳的绿色设备作为关键“密钥”,助力电网企业化挑战为机遇,加快能源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助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共同保护修复我们的地球。
自“双碳”发展目标提出以来,国内便开始加速构建以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为主导的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业务量占比不断增加,给新能源企业带来设备适应性弱、可靠性差、并网不稳定等诸多挑战。施耐德电气的的微网解决方案, MVS T6、Flusarc 40.5kV、TeSys F 1140V、TeSys Giga等一系列产品可助力新能源企业应对以上挑战。
微网解决方案是施耐德电气基于EcoStruxure™平台与架构,打造的以软硬件一体化为核心的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整套方案融合了众多数字化技术,不但能够从容应对各种恶劣环境下的挑战,构建安全、可靠、稳定的电力系统,而且还能实现智慧化运维和预防性维护,比如EcoSturxure Microgrid Advisor 微网能源顾问(EMA)借助EcoStruxure 三层架构,可实现本地微网智能调度、外部电网协同互动等功能,从而满足新能源企业对设计、建设、运营、优化全生命周期的进阶需求。
产品层面,针对新能源行业特色,施耐德电气推出了一系列适应行业需求的创新产品:
MVS T6海上风电专用空气断路器:具备工作电压高、额定电流大、环境耐受强等特点,可在盐雾、硫化氢、霉菌、凝露以及高频振动摇摆等恶劣条件下持续工作。同时,针对更大功率风机,MVS T6还提供确保均流和同步性的双机并联方案,为海上风电设备安全、健康的持续工作保驾护航。
Flusarc 40.5kV气体绝缘环网柜:新一代产品在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短时耐受电流方面将参数提升至40.5kV、630A、25kA,母线采用施耐德电气专有的B-link形式,三位开关可选择手动和电动两种模式,具备现场安装维护便捷、远程操作等特点。除此之外,这款新品不但海上环境试验报告种类齐全,小巧的体积可实现单柜进出风机塔筒,而且还可以根据客户需求选择成熟齐全的智能化方案。
TeSys F 1140V风电专用接触器:该产品体积小巧,方便客户进行设计和安装,并且即使身处在海拔4000米,电压也不会降容,拥有高电寿,能够可靠稳定的长期运行。
TeSys Giga系列电动机控制与保护产品:不仅拥有多项自主创新技术和创新的简约设计,还具备模块化、自诊断功能、数字化互联互通、灵活配置等特点,能够从容应对复杂的使用场景,为客户提供简单的使用体验和可靠的全面保护。
施耐德电气认为:安全、可靠、稳定的新能源发电系统不仅是构建“源网荷储”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也是推动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